感悟人生哲理故事

发布时间: 2016-08-03 编辑:Jeffrey 来源:谷歌本文已影响 位读者

  小故事大智慧善于学习、善于体会、善于观察、善于总结,感悟人生哲理故事无处不在,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感悟人生哲理故事。

感悟人生哲理故事

 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1:眼力与气度

  讨伐董卓之后,曹操和袁绍打起了仗。

  袁绍的军力虽超过曹操,但不善于识人用人,最终不仅大败,还吐血身亡。

  袁绍死后,曹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袁绍的坟上哭祭。

  这时,有人查出曹操部下给袁绍的密信,但曹操连看都不看就下令烧掉。

  曹操还坦诚地说:“不怪他们,大败时,连我都有过投降的念头。”这是多大的气度!

  有个给袁绍写檄文的人,文中骂曹操骂得很恶毒。

  他被俘后,曹操不但没有杀他,而且说他的文章写得好。

  这个人就是后来“建安七子”中的陈琳。

  看来,当领导的人至少要具备两种品格:一是有眼力,二是有气度。

 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2:抽走怒气的木柴

  北宋仁宗时,潞国公文彦博在成都任益州知府。

  在一个大雪天里,他在家中宴请宾客,直至夜深还未散席。

  在外等候的随从士兵中有人大发牢骚,拆掉了井亭,并烧来避寒。

  一位军校将此事报告了文彦博,席上的宾客听完之后,个个吓得直打战。

  但文彦博却神色自若,镇定地说:“天气也确实冷,他们拆了去烤火也无可厚非。”说罢照旧饮酒。

  随从的士兵们知道后就泄了气,再也没有找借口闹事。

  第二天,文彦博查清了是谁先动手拆井亭,便把此人杖责一顿押送走了。

  怒气就像是火,越去挑拨它就越烧越旺,如果抽去木柴,就会自然熄灭。

  同样一件事,处置适当可以消弭祸乱,不当,则会引发祸端。

  临大事静气为先,遇险滩宁静致远。

  感悟人生哲理故事3:勇于“不敢”

  《明史·杂俎》中,记载了这样一件事:

  有一次,明太祖朱元璋向大臣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:

  什么样的人最快活?众人各抒己见,都不能令朱元璋满意,这时,一名叫万钢的官员奏道:畏法度的人最快活。朱元璋听后,龙颜大悦,连声叫好。

  “不敢”,它的深层含义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,敬畏天理,敬畏法度,不可越线,要自警自省,守住做人本色。和“不敢”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人的“敢”,不该办的事敢办,不该拿的钱敢拿,台上讲廉政台下搞腐败,置党纪国法于不顾,结果落得身败名裂。

  勇于“不敢”,与怯弱是不同的,它不是畏首畏尾,不是胆小怕事,而是深谋远虑,审时度势。

  它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,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。

  
看了感悟人生哲理故事的人还看了:

1.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

2.人生哲理小故事及人生感悟10个

3.人生哲理小故事及人生感悟10个

4.人生哲理文章

5.哲理感悟人生励志文章3篇

网友评论

江西教育资源网友情链接投放、商务合作、投稿、请联系QQ:66904404 邮 微信同号 QQ邮箱同号

Copyright © 2011 -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

江西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

本网站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读者投稿,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联系:66904404@qq.com,我站将及时删除。

回到顶部